文|中童传媒记者 木帛
“江浙的一些系统,会重金培养一个营养师,这个营养师专职消化品牌给到的产品资料,打碎、重组,然后转化成自己的话术,培训给店员。”他们需要厂家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库,但并不是过分依赖厂家的培训。
这一点改变和趋势,或许给营养品在母婴门店的发展,提供了很好的契机,也给全国其他母婴店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。
为什么这么说?
母婴厂家的培训,尤其是营养品品牌的培训,是门店最需要的,也是门店最“烦恼”的。
零售端需要厂家的专业赋能,因为母婴门店整体导购的水平不高,需要外界赋能,所以各种奶粉厂家、营养品厂家都会给门店提供培训。
“烦恼”随着而来,各个厂家各执一词,各自从自己的产品出发,给门店上课做培训。而且很多培训都是带着kpi来的,店员业绩和培训成绩、后期的销量等挂钩,“逼”得店员不得不学。
还有个bug是:培训的内容,却多以产品知识为主。即使有的厂家宣扬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,也大都是简单的症状+对应产品,很难做到客观。导购则是根据培训的产品和销售提成来给顾客推荐,甚至有时候在同质化产品面前,店员也不知道该怎么给顾客推荐。
图片来源于:网络
过去,这种方式方法可以行得通,是因为母婴市场红利,产品可以自己动销,或者在导购的力推下消费者愿意买单。
但最近几年,效果开始大打折扣,因为信息越来越透明,新生代宝妈专业度更高、自主选择能力比较强,不会简单听从导购的推荐,有的宝妈甚至比较反感导购的产品推荐。如果是刚需产品还好,如果是营养品这样的“非刚需”,没有找到宝妈的契合点,一个劲儿地推销产品知识,“聪明”的消费者们反而会质疑。
如何重拾推销主权?
江浙的母婴店走在全国母婴的前沿,并且是电商的大本营,他们很早开始思考,线下如何留住消费者。他们发现,最根本上还是要解决消费者的需求,导购必须比宝妈专业。
专业,不仅仅是详细了解产品知识,更是洞察新生儿的问题,用合适的产品解决问题。
但是各个厂家只能“不约而同”往门店汇总各种产品知识、成长发育知识,谁来做专业支持?
图片来源于:网络
于是,门店“营养师”这个角色应运而生。
该营养师的职责就是,综合地、透彻地研究宝宝的成长规律、各种营养需求、各种症状,以及门店的各种产品功能特点,把这些知识全部打碎、重组,然后赋能给导购。
这就好比是医药代表和医生的关系。医药代表只是负责相关药品的推广工作的人员,只知道药品的功能,而医生能够根据病人的症状和特点开具处方。过去,母婴店员都是“医药代表”,现在要转化成“医生”,善于因人而异,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合销售。(注意,此处这个类比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营养师这个岗位的工作性质,不是让店员取代医生给宝妈对症推荐。具体情况一定要根据宝宝症状的轻重,推荐是否就医。)
“江浙营养品做得好的连锁(占比在20%左右),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,非常专业”。有感受过这种模式的营养品牌表示。20%,是除了奶粉以外的,第二大占比品类了,这波连锁正在实现营养品成为“第二品类”的目标。
而品牌商只需要给到他们详细的产品资料就行,“培训系统内部自主统一做,品牌辅助就行。”
表面看,品牌商看似是“省事”了,其实背后的逻辑是,对品牌的要求却更高的了。推广营销的工作渠道做了,品牌则更要去专心研究产品,提升品牌力,因为这些都是品牌进入连锁的“入场券”——全面专业的知识体系建设,需要的是能够支撑起来的强有力的品牌。
这是一个系统工程,也倒推了门店的选品必须全面思考,品牌必须可以适应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,必须对消费者负责。
对于母婴营养品行业的良性发展而言,岂不幸哉?
点个在看,2021发大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