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我们写了《垂直电商》今天我们看看从社交母婴电商中能如何重构这个逻辑。

如果你想做社交电商店主,先想想你平时如何发朋友圈,哪一条是高点赞与高互动的朋友圈?

1. 社交电商中的销售流程法则

个人偏好、决策过程、时间点、价格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,每一笔交易中变量因素太多,所以说销售难当,不仅要足够了解产品的属性,还需要有话术,去介绍产品,接触客户。

初级销售的问题集中在如何拓客并与客户产生联系,与客户产生联系后,很多销售都倒在了如何让客户下单这一环节,客户下单后,如何让客户复购。管理客户的过程是如何让客户成为你的超级用户,发展成商业伙伴关系,让客户产生复购、带来流量或者形成口碑推荐等。

社交电商平台降低了做销售的门槛,在每一个销售环节提供工具,消费者可以选择成为销售,赚佣金,且投入成本低。跟做一个淘宝店主相比,社交电商平台上面的店主只需把消费者引流到平台中,然后说服客户下单,连售后都由平台负责了。引流和成交下单,这两步已经比需要操心货源、物流和客服售后的淘宝店主轻松多了。

在社交电商平台,内置的公开内容分享模版,背后蕴藏着吸引力法则,吸引过来的客户,自带情感,可以是认可、可以是喜欢。社交电商平台实现人人可以带货,且在起步时就有反馈,产生内容,获得返现,刺激店主持续产生内容,整个闭环链条短,且完成速度快。

实在想不出好的分享内容, 平台提供的低价,也是一大分享优势,或者请

人帮忙拼团,这种方式开启聊天,虽然简单粗暴,但总比没有话题聊好。

在社交电商平台,反而是店主为中心。这个阶段,想清楚粉丝为什么要跟随你买货就好,无非是两点,一是选品,二是人设。

2. 标品市场和非标品市场中,谁是主导?

简单来说,标品市场,是买家主导,整个购物流程以实用价值为指导,很难有溢价。以母婴市场中的奶粉、尿不湿和纸巾就是典型的标品。

非标品市场,整个购物流程也给呈现非功利价值,在大众市场,价格也是主要因素,产品特质的介入,会让价格差异拉大。例如在购买童装、玩具等,宝妈除了考虑价格外,还会考虑宝宝穿上衣服美不美,玩玩具的过程中,可以获得什么。

3. 平台人设和个人人设,带来的选品差异

创始人这个IP,本身就自带光环,且在大众市场中,会有广泛的宝妈基础。自增长的用户或者店主最能看出用户和平台的契合度。

因为个人做社交电商,就是要敢于分享,那么首先就得认可平台、有亲身的购买体验。如果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,那这个分享的水分未免就过大了。

成为社交电商中的一个节点,个人店家已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,例如库存与资金周转,更多的是去关注销售的过程,而人设这一概念,贯穿了销售的整个流程,从客户开拓时的话术,朋友圈的营销,开启聊天的话题和方式,促成交易客户心理的把握,再到长期信任的搭建。社交电商之战,关键就在于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