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研究数据,0-3岁是孩子智力成长最关键的黄金时期,通常我们的智力、性格、情商会在3岁以前形成80%。

孩子刚出生时大脑的重量是390克,占成年人脑重的25%;6个月时,脑的重量为出生时的2倍,占成人脑重的50%;2岁时,脑的重量为出生时的3倍,占成人脑重的75%;3岁时,脑的重量接近成人的1500克,发展开始减慢并停止。

是不是没想到?在我们以为孩子啥也不懂,只会吃睡、哭闹的时候,恰恰是宝宝大脑发育最快的时候!如果家长能够把握住这个关键时期,给予频繁的语言刺激和肢体互动来促进大脑发育和认知发展,那孩子的智商就能跑赢在起跑线上。反之,一旦错过这个时期,就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,甚至永远无法弥补。

那么,家长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?很多家长,由于自己工作忙碌,加上跟风追随,不惜“斥巨资“把孩子送到早教班接受专业的教育。但钱是花出去了,效果却很一般。孩子不仅不是很开心,而且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没有明显的进步。

原因其实也很简单,孩子3岁以前,最依赖和信任的人是父母,最渴望的是父母的陪伴自己玩、跟自己讲故事、让自己撒撒娇,哪怕是批评自己的错误也是开心的,因为这说明自己得到了父母的充分重视,早教课的老师,对他们来说最多也只是熟悉的陌生人而已;

而且,每周一节45分钟的课程其实很短暂,根本无法满足宝宝日常智力开发的需求,而且老师精力有限,一个人应付早教班那么多的孩子,可能无暇照顾到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。

所以,早教课并不是最好的选择,“家长高质量的陪伴”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早教。

虽然,相比于早教机构来说,家长的专业性略差了些,很难建立一套完整的早教体系,系统地教给孩子,但家长的瞎抓其实更具有灵活性,更能激发孩子“举一反三”的触类旁通能力,反而更能适合孩子的智力发展。推荐如下3个早教方法,亲测很有用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!

方法一、读绘本

为什么近些年绘本卖得特别火,归根结底还是家长发现了绘本是很有用的。不爱刷牙的小朋友,《蛀虫日记》通过一个蛀虫的视角,告诉宝宝们,爱吃甜食又不喜欢刷牙怎么会让牙齿烂掉;缺乏自信的小朋友,《我喜欢自己》的主角猪小妹教会宝宝自我肯定,即使没有朋友在身边,她也可以找乐子,让自己愉快起来。

相信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,很多事情跟宝宝沟通起来很有难度,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,幼崽就是不以为然,听都听不进去,依然我行我素。但有了绘本,绘本搭建了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,孩子更容易get家长的意思,交流起来更加没有障碍。

给大家推荐一套我很喜欢的绘本:《2-6睡前启蒙故事书》。每天花5-10分钟的时间,在孩子睡前进行亲子共读,孩子特别欣喜,睡眠质量更好了,亲子关系也更密切了。我家女儿原本是属于“外面怂,窝里横”的孩子,自从开启了这套绘本的亲子共读,变得更讲道理,更懂事了,老母亲倍感欣慰。

方法二、就地取材创造玩具

商品极其丰富的现在,孩子的各种玩具琳琅满目,让你应接不暇。我也曾时不时刷刷玩具热销榜,精心给女儿挑选她的适龄玩具,比如重量轻盈、宛若一座小迷宫的曼哈顿球,会唱歌会跳舞,造型萌趣的机器人,价格死贵、小朋友都喜欢的乐高等等,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我发现最好的玩具并不是商家提供的,而是我们就地取材的创意之作。

比如在汽车的车轮上沾上不同的颜料,在白纸上滚动,让宝宝用车轮作画;以盆为鼓,以筷子当鼓键子,这样的架子鼓宝宝反而更觉得生动有趣;带着宝宝一起和面,让宝宝用小手捏出不同的形状,比橡皮泥其实更好玩。

而在找玩具的过程,也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动脑筋的过程,十分有趣。那些执着于给孩子买各种大牌玩具的妈妈们注意了,身边的纸杯、胶带、矿泉水瓶都可以做玩具哦,并且开放式的玩法才更有助于宝宝思维发展~

方法三、每天出去溜溜

增加孩子户外运动的时间,对孩子的视力保护和身体素质拓展很有好处。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,而是社会人,总要跟他人产生各种各样的交集。带孩子出去转转,其实也是在带领孩子认识这个社会,试着去融入这个社会,锻炼和学习的是方方面的知识。

比如等待红绿灯的时候,你可以教宝宝认识红灯停和绿灯行;带宝宝做小木马,你可以引导孩子跟售票的工作人员打招呼;带宝宝去买面包,宝宝就对妈妈用手机付钱有一个大致的概念。这些亲身体验和社会实践,都是早教课里所没有的,却是十分实用的。

同时,孩子接受阳光、风的吹拂,身体的各项感官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,对于提高宝宝的身体抵抗力也很有好处。家的范围有限,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,是很好的锻炼。

“爱是个动词”这个说法我非常赞同,陪伴孩子需要我们身体力行,不断探索更好的方式方法。这个过程,让我们更感觉到为人父母的可贵和责任,对于我们而言其实也是一种成长。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他其实离我们越来越远,最跟我们紧密相连也就是0-3岁这个时期。把握这个宝宝智力发展的关键期,也是把握我们跟宝宝最亲密的黄金期。如上是我的分享,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又是怎么陪宝宝一起玩呢?快来评论区跟大家分享吧!